對于農產品,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食品安全。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再次提醒我們,食品安全治理仍將會是一場持久戰。在食品安全治理中,食品溯源體系在責任追查、風險管控、增強消費者信任等多個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該體系的整體效率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一大關鍵。
近年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在全國多地的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成為新型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核心技術支撐。區塊鏈所具有的全程可追溯、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等特性,有助于提升市場監管效率,也能給消費者帶來“看得見的信任”,值得更多地方借鑒。
區塊鏈在食品溯源中獨具優勢
區塊鏈是信息領域近年快速崛起的一項新興技術。本質上,區塊鏈是一個共享數據庫,存儲于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谶@些特征,區塊鏈技術有助于在復雜的環境中為交易各方奠定信任基礎,創造可靠的合作機制。
農產品在內的食品安全溯源,也是區塊鏈的重要應用場景。傳統的商品溯源體系,由于建設方不一,存在信息不透明、容易被篡改、安全性差以及信息孤島等劣勢。不法商販可以利用商品鏈條中各個環節中的漏洞和信息不對稱,以次充好。中心化的數據存儲,也容易造成不同主體出于自身利益考慮篡改數據的問題,影響整個體系的數據誠信。
而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數據共享以及對等傳輸的技術特征,突破了傳統跟蹤平臺的劣勢,成為解決農產品溯源難題的一把新“鑰匙”。區塊鏈溯源平臺可以為企業、政府提供完整的商品溯源服務,基于一物一碼錨定商品,相當于為每一個商品發放了一張獨一無二的“身份證”。商品從生產到銷售,每一個環節的主體都以自己的身份(私鑰)將信息簽名寫入區塊鏈,信息不可篡改,身份不可抵賴。萬一出現糾紛,可以很快的定位出問題的環節,從而進行舉證和追責。
在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案件中,如果養殖戶、羊、飼料以及流通環節的經銷商全程上鏈,消費終端的市場監管部門如發現問題羊肉,通過掃碼就能定位到責任人,快速對不法行為實現精準、有效的打擊,達到凈化市場環境的目的。
“一物一碼”構建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
攻和防是食品安全市場治理的永恒主題,監管成本也必須在與違法成本的較量中持續勝出,才能形成不想違法、不敢違法的良性環境。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加速區塊鏈在農產品溯源中的應用正當其時。
騰訊安全領御區塊鏈團隊工作人員向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建議,可以考慮以“一物一碼”為總體思路,構建數據驅動、多方協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建立覆蓋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終端銷售、檢驗檢測、政府監管、企業管理、公眾查詢等各環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體系。
農產品的區塊鏈溯源建設,首先應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梳理。從生產加工、質檢、包裝入庫、倉儲、物流、分銷、二次抽檢、銷售、消費者等在內的各個環節入手,明確各個環節交付物和責任人,做到一一對應,記錄全過程質量安全信息。其次,為每批次/個產品賦予唯一區塊鏈碼ID,區塊鏈平臺對每條信息進行數字簽名,實現溯源。
以張裕和騰訊聯手打造的國內首個高端葡萄酒區塊鏈溯源平臺為例。掃描張裕葡萄酒瓶身上的二維碼,葡萄酒的產地、葡萄品種、酒精度等基本信息一覽無遺,生產車間、庫房、經銷商物流等信息也全程可查。在這個區塊鏈溯源平臺上,張裕7大酒莊葡萄酒生產環節、流通環節、營銷環節的信息全部實時上鏈,利用區塊鏈防篡改的屬性,實現“一物一碼一證”全流程正品追溯。
農產品溯源也可以借鑒張裕的區塊鏈建設思路。在本地市場監管部門組織下,養殖戶、防疫部門、肉聯廠分別對各自負責的羊羔入欄、飼養、消毒防疫、轉舍、出欄、屠宰各環節質量信息上鏈,外地的物流環節和消費環節也可以通過接口的形式實現數據的上傳和調用,從而實現食品安全多方共治、多方共享的治理效果。
當前,區塊鏈已在全國多地的農業生產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騰訊安全也在甘肅、山東、內蒙古等地利用區塊鏈助力農戶增收,把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錢。區塊鏈是一項建立信任的技術,它可以幫助農產品形成品牌價值,也能讓消費者吃的更安心,還能為涉農金融提供信用基礎。在我國的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中,區塊鏈應有更多的用武之地。